close

一、 外型樣貌

外觀.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㺢㹢狓(ㄏㄨㄛˋ ㄐㄧㄚ ㄆㄧˊ)前後腳與臀部都有著黑白交替的條紋,讓人以為牠就是斑馬的近親,而頭上的短角酷似鹿角,更讓人覺得牠就是鹿與斑馬交配後的產物,但其實都是不對的,這貨可是實實在在的長頸鹿。

 


  㺢㹢狓除了剛才提到的黑白條紋外,臉頰與小腿皆為白色,其餘毛皮則為深褐色,體長約為 2.5 公尺,體重約為 200 ~ 350 公斤,肩高約為 1.5 ~ 2 公尺之間,通常雄性會較大一些,公母除了體型差異外,雄性會長角,雌性則無。

 


  而牠的角不同於鹿角,牠的角,我們稱之為皮骨角,皮骨角是有軟骨組織骨化而成,在剛生下來時,皮骨角就貼著頭部而非長在頭骨上,隨著個體逐漸長大,最後會長到頭骨上,而通常這種皮骨角都會有毛皮覆蓋,且覆蓋的毛皮會特化出較強的防禦力,而骨化後的皮骨角會增加牠頭部的重量,這可以使牠在用頭部衝撞或是掃擊更具威力。
 

 

  另外牠更大的一個特色就是牠的舌頭,黑藍色的舌頭足有 30 公分長,這長舌頭可以輔助牠舔食到樹木間難以吃到的細小植物,也能幫助牠清理自身的耳朵與脖子,由此可見這根舌頭非常的靈活,對於牠來說是個生活上絕佳的利器。

 


二、 棲地食物

棲地.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㺢㹢狓是剛果的特有種,主要分布在剛果的東部與北部熱帶雨林較密集的區域,生活範圍主要在海拔 500 ~ 1500 公尺的熱帶雨林,有時也會出現在高草地區,但很少出現在沼澤與沿岸地帶,更不會靠近人類居住的地方。

 


  㺢㹢狓是草食性生物且食性很廣,牠會以樹葉與植被、蕨類、水果、甚至是真菌為食,而且在牠所食用的 100 多種植物中已有部分被確認是對人類與其他動物有毒的植物,這也讓人很好奇牠的消化系統是如何運作的?根據數據發現,牠主要是以灌木與藤本植物為食,其中成分多為木質的雙子葉植物。

 


三、 族群特性

族群.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㺢㹢狓日行性動物,但這並不代表牠在晚上就看不到,相反的,牠的視網膜有著大量的視桿細胞使牠擁有不錯的夜視能力,同時牠還有著極為優異的嗅覺,再搭配上巨大的耳朵,又加上牠夜晚休息時只睡六十分鐘,且每五分鐘會醒來一次,這種高度的防禦機制使牠大大的減少被掠食者偷襲的機會。

 


  另外牠優異的嗅覺除了鼻子的偵測外,還能以裂唇嗅反應來提高嗅覺的範圍與精準度,這種作法簡單來說就是翻起上唇,利用翻唇這種使臉部扭曲的動作幫助鋤鼻器暴露更好的接收氣味,鋤鼻器簡單來說就是輔助嗅覺的器官,這個器官對於動物的繁殖與社交有很大的幫助,人類雖然也有但大多已退化,同時也幾乎沒有作用。

 


  㺢㹢狓是獨居生物,只有在繁殖食會聚在一起,牠們的生活範圍不大,雄性生活範圍約為 13 平方公里,而雌性則是 6 平方公里,雄性會以尿液作為領地的標示,而雌性則是以糞便標示,但只雄性才會保護自己的領土,但雄性通常只會阻擋其他雄性進入,但不會阻擋雌性,另外㺢㹢狓會以腳上的體味腺分泌黑褐色分泌物來標誌自己的蹤跡。

 


  㺢㹢狓較為特別的是牠們的發情並沒有特定的季節,而在圈養中,人們觀察到他們的發情週期約為15天一次,雄性與雌性會不斷的舔拭對方並不斷嗅對方的氣味,雄性若是喜歡則會低下頭便向前伸出一條腿用以表示邀請,而雌性若是願意接下來就會進行交配。

 


  㺢㹢狓的孕期約為 450 天,每次通常只產一胎,而在生產前雌性的乳房會開始腫脹,並在外陰部不斷有分泌物產生,而這分泌物推測是可以幫助生產的,盡管如生產時間仍需要 4 個小時上下,因此在生產後雌性需要短暫的休息,而這種休息通常是以站立不動來恢復體力。

 


  㺢㹢狓剛出生的小孩,背部鬃毛很長,看起來很像一頭大狗,㺢㹢狓但這會隨著年齡而逐漸消失,並在一年後變回一般的㺢㹢狓外觀,另外出生後小孩會被藏起來,一天只餵養一次,但因為母乳含有極高的蛋白質,故而可以餵飽小孩,而在前幾個月小孩長的速度飛快,但會隨著時間下降,通常小孩在三個月後就會開始攝取固態食物,六個月後才會完全斷奶,而雌性性成熟約為一年半,雄性則為兩年半。

 


四、 演化分歧

分期.pn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㺢㹢狓與長頸鹿是近親,這件事放在過去一百年,人們是打死也不會相信的,因為㺢㹢狓的外型更趨近於馬屬,但隨著人們的研究與調查,慢慢發現㺢㹢狓跟馬有著根本性的差異,㺢㹢狓是偶蹄目,而馬則是奇蹄目,更不用說骨骼特徵等等。

 


  㺢㹢狓雖然不比長頸鹿的脖子長,但是脖子的骨節卻是一樣多的,兩者都是七節,㺢㹢狓的骨節短而小,長頸鹿則是長而粗,除此之外,牠們也有許多共同的特徵,如又長又黑的舌頭、分裂的犬齒、皮骨角等等,而在食性與運動方式上也差異不大。

 


  盡管兩者有許多的相似之處,但㺢㹢狓與長頸鹿的差別也有很多,如體型的大小、毛皮的顏色、生活的場所,而生活的場所更是使兩者產生出決定性差異的原因,原因如下:

 


  1. 㺢㹢狓脖子雖然短,但那是相較於長頸鹿,在鹿屬與馬屬相比牠的脖子有明顯的延長,而牠的脖子之所以沒有長的跟長頸鹿一樣長,主要是因為生活區域的不同,㺢㹢狓生活的地方食物充足,強力的競爭者少,故無需特化脖子去吃高處的食物,但牠卻特化牠的舌頭,㺢㹢狓的舌頭比長頸鹿要長,主要是為了吃到隙縫中的食物。

 


  2. 㺢㹢狓頭尾都是黑白相間的毛色,而軀幹主要是深褐色,這主要是為了在森林中隱藏自己,而黑白相間的部分為頭與腳,這兩個部位是會常常動來動去的,如此顏色在森林中移動更難被發覺。

 


  以上兩點是我對於㺢㹢狓與長頸鹿的分析,供大家參考。 

 


五、 鮮為人知的牠卻深受迫害

迫害.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㺢㹢狓的生物特性至今仍然只有少少幾頁的資料,由於人們很晚才發現到牠,同時又因為剛果是個長期內亂不安定的國家,故此人們對於牠的生態習性所知甚少,目前野生的觀察報告數據依舊稀少,大多的資料都是來自於圈養所得的數據。

 


  㺢㹢狓在古代人們將牠作為食物,㺢㹢狓而在當人們發現到牠後,牠的危難就層出不窮,珍稀的毛皮對於毛皮愛好者來說就是最棒的收藏品,除了盜獵外,由於剛果政治局是不穩定,戰亂連連導致牠的棲地也被破壞,又加上開採礦場,更是雪上加霜,如今的㺢㹢狓已被列為瀕危動物,盡管已成立國家公園與保護區,但依然有盜獵份子強行闖入,不但殺死保全人員也殺光所有的㺢㹢狓,這更讓人驚嘆人們的貪婪。

 


  㺢㹢狓在我眼裡就是演化最重要的分歧點,牠的存在可以讓人們推測上古時代,長頸鹿本來的樣貌,甚至能推測其習性,對於上古生物的研究有著巨大的貢獻,滅絕了牠,無疑是斷送了研究長頸鹿歷史的重要一頁,我們只是萬物之一,和平共處才是永續之路。

 


 


  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本來是想寫長頸鹿的故事,但在看資料的時候發現了牠,越看越驚奇,於是寫下了這一篇,希望大家喜歡。

 


  㺢㹢狓(ㄏㄨㄛˋ ㄐㄧㄚ ㄆㄧˊ)這個名字很難看懂,甚至光看名字就覺得這動物肯定不是好惹的,但正好相反牠生性膽小,只要些微風吹草動就跑的不見蹤影,甚至為了保命一天只敢睡一小時,並且每五分鐘就會醒來警戒四周,然而這樣的牠卻是長頸鹿的近親,但牠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即將滅絕,愛護動物,從現在做起。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還請追蹤我的粉絲團部落格喔!!

同時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世界的奧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銘叔 的頭像
    銘叔

    銘叔說說看

    銘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