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型樣貌
(圖片來源:wiki)(雄性)(完整連結於此)
想必大多數人與我一樣,第一次看到雪鴞,便是來自哈利波特中男主角的貓頭鷹-嘿妹,盡管這個翻譯我個人是覺得挺怪的,但牠雪白的身姿讓人感到優雅又不失可愛,因此雪鴞也成了當時相當受歡迎的動物。
雪鴞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一身雪白的羽毛,但其實雪鴞的羽毛並非完全雪白的,體羽端部為灰白色,在其頭部、背部、翅膀與下腹部遍布黑色扇形斑點,而雌性與幼鳥的黑色斑點更多,雄性則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白,甚至少數老年的雄性雪鴞會達到通體純白的程度,不過大多數依然會有零星或是更多的黑色斑點,也就是說雪鴞最白的應該就屬那張臉以及腳踝,其腳踝滿布純白絨毛,這些絨毛幾乎將黑色的爪子包覆起來,起到了很好的偽裝效果以及保暖功能,順帶一提腳踝的純白絨毛,平均長度為 3.33 公分,這是以隻貓頭鷹中最長的紀錄。
補充一點,羽色是否逐漸轉白,依然會被環境影響,部分區域的雄性也如雌性一般黑白混雜。
雪鴞頭圓而小,面部並不明顯,堅硬而鉤曲的黑色鳥喙被絨毛所包圍,只露出末端,眼瞳為金黃色,有著猛禽們一貫良好的視力,這份強大的視力來自於比人眼更多的聚光細胞,因此有著極強的判斷距離的能力,視力的強度約為人類視力的 1.5 倍,但雪鴞相較於其他貓頭鷹而言,其夜視能力較弱,且對於近距離的物體分辨能力不足,因此雪鴞主要活動時間為日間而非夜晚,但這並非意味著雪鴞就不能夠在昏暗的環境下進行捕獵,牠們的聽覺也相當靈敏,牠們能夠透過眼眶周圍的羽毛豎直並排成圓環形,而這些羽毛剛好可以將聲波反射到處於眼睛正後方的耳朵,不過透過聽覺的獵捕方式成效遠遜於視覺,因此更形成了雪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
(圖片來源:wiki)(雌性)(完整連結於此)
說到雪鴞的耳朵,就不得不提耳狀羽,在許多資料中都顯示雪鴞並沒有耳狀羽,但雌性雪鴞坐在巢上時,卻能夠觀察到非常短的耳狀羽,約為 0.2 ~ 0.25 公分,這可能意味著雪鴞曾經有過耳狀羽,但經歷演化後逐漸消失,最後只殘留這麼一丁點,因此我大膽的推測,這樣的消失應該是為了更好的偽裝,各位不妨集思廣益,說說看到底為何雪鴞的耳狀羽會消失呢?
雪鴞體型在同屬中較大,體長約為 50 ~ 71 公分,翼展約為 125 ~ 165 公分,體重約為 1.6 ~ 3公斤,其中雌性的體型明顯大於雄性,雌性平均重量為 2.3 公斤,體長為 66 公分,而雄性則是 1.8 公斤,體長為 59 公分,其羽毛相當的密,而濃密的羽毛提供雪鴞強大的保暖功能,使其能夠適應嚴酷的極地氣候,根據量測雪鴞的羽毛能夠使牠在零下五十度的環境下,依然能保持 38 ~ 40 度的體溫,這種天然的羽絨衣真是讓人羨慕,而在寒風吹襲的情況下,雪鴞會躲在岩石或障礙物的後方躲避並保暖。
上述有提到雪鴞的羽色偏白,其中參雜黑斑,這讓其在冬季時有著非常好的偽裝效果,但到了春季時冰雪融化,雪鴞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但少部分的雪鴞仍會尋找冰雪未融化的區域生活,人們推測是為了偽裝或是保持涼爽,但實際原因目前並不清楚,不過我個人認為就是為了保持體溫,要知道牠那濃密的羽毛在天氣變熱之後將會使牠置身於地獄一般,這跟夏天帶狗狗散步一樣可怕。
二、 棲地食物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雪鴞的棲地主要遍布於北極苔原及其他不被冰雪覆蓋的島嶼上,幾乎遍布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牠們會優先以丘陵地帶、山脊、懸崖等高地落差明顯的地區生活,而繁殖地點則是會選擇在低海拔約 300 公尺以下的苔原為主,而在內陸多山的地區繁殖地點可能高達海拔 1000 公尺。
雪鴞之所以喜歡高地落差甚大的區域生活,主要是這些區域都能提供牠很好的視野,也就是說雪鴞喜歡的棲地環境其實是視野遼闊的地方,因此只要是一片空曠的地區便是牠理想的狩獵場以及棲地,這些地方諸如平原、濕地、開放性田地、海岸線、疏木林,甚至是農場或是牧場。
雪鴞的棲地相當多元,因此牠的適應性是很高的,而雪鴞屬於猛禽,因此牠的天敵並不多,也就是說牠的獵物範圍很廣,簡單來說只要比牠個頭還小的哺乳類都是牠的獵捕對象,主要以齧齒類與小型哺乳類、鳥類為主,少數會吃魚類及腐肉,而最常見的獵物便是旅鼠與岩雷鳥、雪兔,每天每隻雪鴞需要捕食 7 ~ 12 隻老鼠,而若有捕獵過度時,牠們會將多餘的食物存在到附近的樹上,根據資料顯示每年能夠消耗 1600 隻旅鼠,這意味著雪鴞對於苔原的生態系統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旅鼠的繁殖力驚人且主要食物便是植被,從此我們可以猜想,若是有大量的旅鼠存在植被稀少的苔原,那將會使苔原的生態與澳洲野兔災難一般瞬間崩壞,因此雪鴞的存在更顯得尤為重要。
雪鴞通常會將小型獵物整個吞下,在經過 18 ~ 24 小時後將不能消化的部分變成食丸吐出,食丸是鳥類吐出的未經消化的食物,一般包含硬質、難以消化的相對低營養物質,包括骨骼、喙、爪、牙齒、昆蟲頭部、種子外殼等,硬質殘渣通常被毛髮、羽毛、植物纖維等軟質殘渣包裹,大多數鳥一天吐出一到兩個食丸,而我們便是透過這些食丸來準確分析雪鴞的食性。
三、 族群特色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雪鴞大多是獨居動物,且會劃分地盤的鳥類,通常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 1 平方公里內只會有兩對雪鴞,而食物貧乏時則會更少,同時在狩獵時若剛好撞在一起很可能會產生爭鬥,而為何我會說雪鴞大多是獨居的呢?冬季時,雌性會群聚定居,並劃分區域,在此期間牠們會共同抵禦入侵者。
大多時候的雪鴞是相當安靜羞怯的,而到了繁殖期時,雄性會捕捉獵物,並將獵物帶到雌性面前同時表演一段精彩的飛行節目,最後獻上獵物,以此展示自己的雄性魅力,而雌性若是接受則會以歌聲回應。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雪鴞原則上是一夫一妻制,但這一點主要取決於食物的充沛與否,若是食物缺乏可能會完全不進行配對繁殖的行為,而食物充足時則會一年繁殖一次,當食物過度充足時,甚至會出現一夫多妻的狀況,而繁殖期通常是 5 ~ 9 月,氣候較為溫暖的時期,而前面也有提到,牠們繁殖的地點會選擇在低海拔的開放平原,因此在繁殖期來臨前,牠們便會開始遷移,尋找適合繁殖築巢的區域,這些區域通常沒有雪並且相當乾燥,且視野開闊,若是有過高的植被則會被雪鴞摘除。
貓頭鷹都是不築巢的,雌性雪鴞當然也不會,牠們會找尋地面凹陷處或岩石低窪處作為巢穴,若是都沒有則會自行挖坑作為巢穴,而有時候牠們也會選擇沙堆或是老鷹廢棄的舊巢,從資料上顯示牠們會鋪上一些植物跟羽毛,但這些巢料極為稀少,因此我個人認為牠們並不會為巢穴添加巢料。
雌性一個繁殖期內只會產卵一巢,一巢產卵 3 ~ 16 枚,每隔 2 天產 1 枚,總量隨食物狀況而定,在孵育期間,雌性完全負責孵化,保證蛋與幼鳥的溫暖,而雄性則是保證牠們的食物以及安全,不過若初期孵化失敗,雌性則可能會重新產卵,而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孵化率幾乎高達 100 %,這代表著有能力威脅到雪鴞的天敵幾乎少之又少,同時在繁殖期的雪鴞警戒心更是大增,只要有任何人靠近巢穴,雄性便會以誇張的姿態驅趕對方,若是不走則會採取激烈的攻勢,若是天敵太過於頑固,雌性也會出手協助,在兩隻猛禽的夾擊之下,沒有任何掠食者有辦法侵害到牠們的巢穴,不過除了人類以外,順帶一提,由於雪鴞守護,在其周邊築巢的雪雁等物種也隨之受益。
補充一點,若遇到時在無法抵禦的敵人時,雪鴞也會刻意發出高而細的怪叫聲,吸引掠食者的注意,透過這種方式引走掠食者。
父親會將食物帶給母親,而母親會將食物分解成小塊,提供給幼鳥飲食,而食物的大小會隨著幼鳥的成長而變大,最後幼鳥能夠整個吞下,而當食物匱乏時,體型較大的幼鳥則會吃掉新出生的幼鳥,但這種行為相當罕見。
幼鳥的成長速度很快,通常 14 ~ 26 天幼鳥就會開始長羽毛並離開巢穴,外出探索,但牠們依然無法飛行,需要父母的保護,出生後 1 ~ 2個月時,幼鳥就能自行捕食,而這時溫暖的夏日也將結束,牠們也將開始第一次的遷移並獨立生活,而真正的性成熟應該需要兩年的時間。
四、 人類與牠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雪鴞身為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少有天敵,且適應力很強,幾乎任何地方都能生存,在食物缺乏時,甚至會來到人類的都市生活,但牠們仍被評比為易危物種,造成如此的後果不外乎,人為侵害與氣候變遷之故。
人為侵害主要是路殺、獵殺等等,還有間接的農藥以及其他化學危害,其中農藥的傷害也不容小覷,農場的作物被鼠類啃食,而鼠類會被農藥毒死,猛禽則會以其屍體為食,這便會間接的殺死雪鴞,但根據觀察人為的侵害並非主要原因。
北極圈一帶因氣溫不斷升高,生活環境大受影響,使得小型哺乳類的數量銳減,其中以鼠類最為顯著,食物的減少大大的影響雪鴞的生態,部分雪鴞被迫進入城市與人生活,而其餘野外的雪鴞則是因飢餓與高溫逐漸凋零,而這一趨勢基本上就是不可逆轉的傷害,也就是說雪鴞是一種即將滅絕的生物也不為過。
經過前幾天的氣候高峰會後,我便清楚的知道降低排碳以拯救北極生物的機會相當渺茫,主要原因便是降低的速度實在太慢,而氣溫仍在升高,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夠使北極再次成為冰天雪地,但雪鴞或許已不復存在。
最後感謝大家觀看,今天會寫這一篇雪鴞也是很突然,主要是我今天終於拜讀了哈利波特的小說,看到嘿妹的那一段就想起來雪鴞這個動物,但在書寫的過程中,忽然想起來北極正在逐漸解凍,這不就代表著這些代表極地的動物們,生命將迎來終結了嗎?喔,對了,哈利波特中的嘿妹是雌性,但電影裡的可都是雄性雪鴞飾演的喔。
雪鴞,北極苔原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而牠也是加拿大魁北克的省鳥,更因哈利波特這本名著進入了大眾的視野,牠混身雪白,圓圓小小的頭,搭配著大眼睛很是呆萌可愛,但可別忘了身為牠可是猛禽,食物鏈頂端的王者,爪子輕輕一抓便可以讓你皮開肉綻,但這樣強大的牠,卻依然被逐漸高溫的大自然打敗,氣候變遷、北極解凍,雪鴞將不復存在。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還請追蹤我的粉絲團和部落格以及巴哈小屋喔!!
同時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世界的奧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