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 外型樣貌

外觀.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疣豬有著比其他豬更大的頭,外型上更加醜陋且凶狠,但由於牠的頭與身體的比例明顯失調,進而會有種頭重腳輕的異樣感,因此看久了不但不感到醜陋,相反讓人更感到逗趣與可愛。

 


  疣豬在豬科中屬於中等身材,體長約為 0.9 ~ 1.5 公尺,體重平均為 60 ~ 150 公斤,肩高約為 0.64 ~ 0.85 公尺,尾長約為 0.35 ~ 0.6 公尺,雌性疣豬體型則略小於雄性。

 


  疣豬之所有被如此稱呼,原因就是來自於兩眼下方各長出的一對大疣,故而得名,其中雄性比雌性在靠近獠牙上方還多長一對疣,這些疣普遍被認為是疣豬在挖土取食時,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但另外有人分析,雄性之所以多長出這一對疣是為了讓自己的頭顯得更大,又加上大而彎的獠牙以此嚇退侵略者,但我更偏向相信,這多出來的一對疣是作為疣豬爭奪交配權時,有助於吸收衝擊力的存在,畢竟動物身上所發展出來的各種特殊器官,大多是為了生存與繁衍後代。

 


  另外補充一點,疣豬的疣其實應該有三種,除了上述提到的兩種疣外,還有一種是眶前疣,但這種疣雌性通常不發達,因此普遍的人大多認為疣豬是只有兩對疣,另外這種疣是由軟骨結締組織所組成的。

 

 

頭骨.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剛才提到疣豬的獠牙,這也是牠們的特色之一,獠牙有兩對,上對粗大且極彎,此獠牙通常會從根部彎曲 90 度甚至更多,雄性的獠牙遠大於雌性,粗大的獠牙主要用於戰鬥,下對較小且鋒利,而短小的獠牙主要用於切斷植物的根莖方便取食,而這對獠牙之所以鋒利,原因便是每次疣豬的嘴巴開闔都會與上對獠牙產生摩擦,從而變得鋒利,巨大的頭加上鋒利的獠牙,使疣豬在挖掘上有極大的優勢。

 


  疣豬的鬃毛主要生長在其背部的一道灰棕色鬃毛與下巴兩側,其餘部位都相當稀疏,又加上疣豬本身是沒有皮下脂肪的,因此牠們的抗寒能力趨近於零,這也就是為何牠們能夠在高溫炎熱的地方生活的主因,跟高中女生一樣,牠們寧願熱也不要冷。

 


  疣豬的視力不太好,因此大多時候都是靠周遭的動物們,以及自身的嗅覺與聽覺警戒,當疣豬遇到掠食者時,牠的第一反應通常都不是反擊,而是逃命,在逃命的過程中還會發出我們所謂的殺豬聲,牠外型上雖然看似笨重,但速度絕對不慢,在他全力奔跑的狀態下時速可達 50 公里,當然這樣的速度在絕對大數的掠食者眼裡並不快,因此疣豬也很常被追上而被殺害,但掠食者想要吃掉疣豬大多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在非洲許多獅子身上都有被疣豬刺傷過的疤痕,但這些傷大多是來自幼年時期,根據觀察斑鬣狗與非洲野犬就相當喜歡以疣豬為食,其中獅子因為年少時期就沒少跟疣豬打交道,長大後更是獵豬專家。


二、 棲地食物

棲地.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疣豬主要分布於非洲東部一帶,特別喜歡溫暖的生活環境,棲地大多落在潮濕或乾燥的稀樹草原,而牠們的居所也是地洞,雖然牠們善於挖掘,但牠們並不會浪費體力去做這種事,大多時候就是佔據其他動物所廢棄的舊地洞,另外當疣豬回家時,牠們並不會讓頭先進洞穴,而是讓屁股先進,而頭朝向外面的方式回家,而在出門時,則會以最快的速度衝出地洞,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被掠食者趁機襲擊。

 


  前文提到疣豬對挖掘有著先天的優勢,這除了獠牙的功勞外,最主要就是牠的大頭,因為牠的口鼻扁平很適合鏟土,又加上大頭更是如虎添翼,而為何疣豬要演化成這樣呢?

 


  這便是來自於牠的食性,雖然牠的雜食類動物,但大多時候都是以青草、苔草、塊莖為主食,因此牠們必須翻動泥土尋找食物,而這種習性亦能達到翻土的好處,對於環境相當友善,但在沒有太多食物的情況下,牠也會以腐肉為食,甚至各種動物的糞便為食,其中飽含自已的。

 

 

食物.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疣豬會透過自己那對大大的鼻孔來尋找食物的味道,而這個大鼻子確實是牠尋找食物的利器,但當牠尋找到食物時,牠並非低頭去吃,而是會將前肢跪下,讓上半身低伏以方便進食,不過這絕不是疣豬太懶連低個頭都嫌累,這主要是因為疣豬的頭太大,低頭飲食對牠的負擔太大,且這種方式飲食也能起到隱蔽的效果,為了因應這種飲食模式,疣豬的前肢膝蓋處有著類似繭的存在,這並非是後天形成的,而是在胎兒時期就有的,主要作用便是在保護關節。

 


  補充一點,疣豬能夠在幾個月內都不喝水也能生存,這一點其實說的不太正確,疣豬在乾旱時期,通常是以塊莖為食,而塊莖通常都會富有水分,因此我認為疣豬是由此替自己補充水分的,另外疣豬若遇到缺水的時期,則會不停的轉移家園,由此可知疣豬依然是需要水才能生存的。

 


三、 族群特性

族群.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疣豬的領域意識並不明顯,生活區域更是重疊,同時也會與其他動物在同一個區域一同進食,這也如前文所述,其牠動物也會幫忙牠警戒掠食者,除了這類的互助關係外,疣豬也有著共生的夥伴,這些夥伴會幫助疣豬清除身上的蝨子以及侵入皮膚的寄生蟲,如長尾黑顎猴、縞獴、啄木鳥等等,除了這些動物的幫忙外,疣豬會透過泥坑來洗個泥巴浴,這不但能為其帶來涼爽更能降低寄生蟲所帶來的不適感。

 


  雄性疣豬通常都是單獨生活的,而雌性則會與同性幼崽組成族群一同生活,而雄性幼崽則是自成一群,且會待在家族周圍生活直到成年,而這種群體生活也幫助牠們在低溫環境時,可以擠在一起互相取暖。

 


  疣豬可以全年發情,但主要還是以季節為主,故我認為疣豬應該是屬於季節性的發情者,通常發情都始於雨季的晚期或旱季的初期,產崽則是在下一個雨季時,這主要是因為雨季的時候食物比較充沛,能夠確保生存。

 

 

戰鬥.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發情的雄性會有兩種策略進行求偶,一種是留在原地捍衛本地的的雌性,而另一種則是四處漫遊尋找發情的雌性,但不論何種,雄性都會在雌性家門前等待她出來,當雌性出來後會以排尿的方式散發賀爾蒙,以證明自己已經準備好交配,此時等待在外的雄性則會開始爭奪交配權,爭鬥的過程將十分兇殘血腥,甚至常常有所傷亡,戰敗的疣豬通常會尖叫著逃亡,而在交配或是戰鬥過程中,疣豬都會發出咕魯咕魯的磨牙聲,顯然交配對於疣豬來說跟戰鬥一樣刺激。

 


  由於疣豬的生殖器官很特殊,雄性的陰莖末端是螺旋狀的,而雌性也是呈現螺旋狀的陰道,所以精子能夠直接進入子宮大大提高受精的機會,雌性幾乎都會成功受孕,因此在同一個時期牠們並不會另尋伴侶。

 

 

哺育.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雌性的孕期約 5 ~ 6 個月,在即將生產時,雌性會離家,將自己隱藏起來安靜的生產,一次生產通常都是 2 ~ 4 頭,第 1 週母親會與幼崽一同待在洞穴中生活,主要是因為剛出生的幼崽無法自己調節體溫,很容易冷死,而在之後的 6 ~ 7 週,則會出去覓食並回來餵養幼崽,而在這之後幼崽就會跟著母親趴趴走,在這期間母親會全力地捍衛自己的後代,任何掠食者靠近,牠都會進行瘋狂的反擊,另外在此期間,與母親關係緊密的其他雌性也會幫忙哺育幼崽,而這通常都是親戚關係才會發生的合作哺育。

 


  盡管疣豬幼崽的繁殖率很高,但死亡率也很高,通常 4 頭幼崽只會有 1 頭活到成年,這主要是因為掠食者的捕獵、環境因素:寒冷或淹水、疾病等等。


  而幼崽約到 6 個月後就會斷奶,而 1 一年左右就能成長到與成年疣豬差不多大的體型,因此性成熟也會早上許多,雌性大多只要 1 ~ 2 歲,但雄性卻要 4 歲。

 


四、 人類與牠

劇照.jpg

(圖片來源:4Game)(完整連結於此) 

 


  非洲疣豬與狐獴很類似,大多數的人都是透過獅子王這部作品認識到的動物,動畫中飾演疣豬的彭彭被刻畫得相當可愛且討人喜歡,但實際上在非洲當地疣豬並不受人待見。

 


  原因便是牠會破壞當地的各種經濟作物,除此之外,因為其食性也與其他畜牧業產生了競爭關係,但最主要的都不是這些,而是因為牠同時也是非洲豬瘟的傳播者,因此很有可能會將病毒傳播給家豬導致災難,另外牠更是采采蠅的寄主,它會使人得到昏睡病,進而導致器官衰竭而亡,所以在非洲許多人透過捕獵來進行撲殺,因此近些年來疣豬的正在迅速的減少,這除了捕獵外,更多的是因為疾病(豬瘟)、氣候變遷、棲地破壞所造成的後果。

 

 

死亡.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盡管如此疣豬依然是無危的物種,但若干年後呢?盡管一個個保護區不斷設立,這固然能減少捕獵與棲地上的問題,但極端氣候依然在持續著,世界上的生物仍受著延續的危機。


  


 


  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彭彭與丁滿系列也算是齊全了,而在認識疣豬的過程中,我也意外地知道了另一種更大的豬,不知道各位猜不猜得到?

 


  疣豬有著巨大的頭以及凶狠的獠牙,外型兇惡的牠,骨子裡卻是個人畜無害的雜食性生物,偏愛植被與塊莖,每天花上大半天時間跪在地上挖掘土壤尋找食物,明明有著粗壯的獠牙,但遇到了掠食者卻往往都驚慌而逃,然而當牠成為母親時,卻能夠鼓起勇氣挺身而出,犧牲自己保護孩子,雖然牠長得很醜,但牠依然是可愛的豬豬。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還請追蹤我的粉絲團部落格以及巴哈小屋喔!!

同時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世界的奧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銘叔 的頭像
    銘叔

    銘叔說說看

    銘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