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 外型樣貌

外型.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美洲野牛乃是北美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其肩高可達 1.8 米,重量約為 1000 公斤,雖然牠名為美洲野牛,但牠其實是來自歐亞大陸的的歐洲野牛,經過時間的淬鍊慢慢演化成如今的美洲野牛,故而牠與歐洲野牛的親緣關係很接近。

 


  而牠的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就是那粗壯的前半身,肩膀高聳如駝峰,脖子短而健壯,而頭頸與肩膀乃至整個前肢都覆蓋著濃密而蓬鬆的棕色卷毛,猶如穿了一件夾克一般,而雄性與雌性最大的差異就是體型的大小,通常雄性的肩膀會明顯的寬於臀部,而雌性則不明顯。

 


  另一大特徵就是牠那對特別短而彎的牛角,雖然不長但依然能起到很好的攻擊與防禦作用,但其真正具有攻擊力的部位其實是額頭,牠的頭部不但大且擁有寬闊的額頭,同時這部位的肌肉極為強壯,因此美洲野牛主要的攻擊方式是撞擊並刺傷敵人。

 


  另外需要特別一提,美洲野牛分為森林野牛與平原野牛,此篇將以平原野牛為主作為探討。

 


二、 棲地與食物

棲地.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曾經美洲野牛遍布整個北美大陸,數量非常之大,足有上千萬頭然而經過人類摧殘之後,其數量凋零,目前人們努力的復育下,許多州都有復育區,因此如今也算是分布在整個北美。

 


  美洲野牛主要生活在大草原或草原河岸,而牠也會經由季節的變遷,進行遷移,冬季南下,春季北上,主要是以食物豐富的地方作為遷移的主因,而牠們雖然食草但並不挑食,食物範圍卻很廣,花、草、植被都是其食物,而在冬天厚重的積雪下,牠會用牠強壯的額頭挖開積雪,尋找在雪下的植物。

 


三、 族群特性

族群.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雖然美洲野牛也是群居動物,但牠們也如同其牠牛群一般,公牛大多是單獨行動,而母牛們會聚集在一起形成牛群互相守望,以老母牛做為領導者,統領牛群的走向,而公牛僅有繁殖期會加入這個群體,而這頭加入的野牛會把這群母牛都作為交配對象,並嚴加看管不讓其他公牛插手。

 


  而當其他公牛硬要橫插進來,這將發生一場驚天之戰,兩頭公牛會先以吼叫聲互相叫囂,以擺頭的方式互相挑釁,而兩著若是都不示弱,再來就會進入最高潮的部分,牠們會以衝向對方頭撞頭,並不停地繞圈再突然轉身衝撞,試圖刺傷對手,而這過程中其毛髮會不斷飛濺四散,更添其中激烈的程度。

 


  而當公牛交配完畢,不久後就會離開牛群繼續過著獨行俠的生活,而小牛從出生到成年都將由母牛照顧,而其中相當特別的是小牛出生約三小時內就能行走,這充分說明這物種的生命力之強盛,另外部分小牛剛出生時全身都是白的,但長大後則會逐漸變回正常毛色,不過真的有些是白化症,既使是長大了依然是白色的,但這種牛在印第安人眼裡是非常神聖的存在。

 


  牛群們是屬於日行性的動物,平均一天會移動三公里,若是在遷移的時期則有可能遷移至數百公里,而覓食時間也如大多數動物一樣,在凌晨或是黃昏,牠們也很喜歡浸泡在泥巴水裡,這可以讓牠們有效的降溫,並可以將快要脫落的毛髮弄下來,另外牠們常常會在石頭或樹上摩擦,主要是清除掉身上的寄生蟲,確保自身的舒適。

 


四、 與人相處

獵殺.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前面曾經說到美洲野牛數量極其龐大,有數千萬之多,而在十九世紀末牠們近乎絕種,僅剩幾百頭,一切的原因來自於歐洲殖民者的到來,才帶來了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本來在當地的印第安原住民本來就有在狩獵美洲野牛的傳統,主要是作為食物,而毛皮則是附屬的存在,而當歐洲人來了之後,帶入大量歐洲產品,原住民們十分喜愛這些歐貨,而這些歐洲人也需要這些牛的毛皮作為商品,因此促進了不論是當地原住民或是歐洲來的獵人們,瘋狂大肆殺戮野牛並剝皮牟利,不久就使其數量驟減,甚至近乎滅絕。

 


  而另一個說法是,歐洲人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技術,可以將牛皮作為品質極為優良的鞋子與機器的傳動帶,而當時處於普魯士戰爭後不久,各國正在重建軍隊,因此極需牛皮,而當時的美國也處於南北戰爭後不久的時期,經濟極為困頓,因此放任獵人們大肆殺牛,以此作為外匯發大財,而可憐的牛群就成為這一切的犧牲品了,好在在即將滅絕之際,美國政府將剩餘的牛群收容進黃石國家公園,並嚴禁捕獵,這才止住牠們滅亡的趨勢。

 


  而後美國在部分州內進行復育工程,如今已復育有萬餘頭野牛,私人飼養的更是超過十萬多頭,但數量依然不能與往日相比,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更是將牠作為美國的國獸,以紀念牠曾經的榮光。

 

文化.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不論美國人如何看待牠,對於印第安人而言美洲野牛就是牠們的精神象徵,好比氂牛之於藏族,在過去印第安人的不論是食物或是衣物,甚至建築材料都取自於美國野牛,印第安人要出獵野牛之前還會跳一段野牛舞來撫慰牠們的靈魂,因此在傳統上這些人認為美洲野牛與印第安人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這也反映在許多的印第安人藝術之中。

 


五、 北境之王

王.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美洲野牛之所以可以稱為北境之王,除了牠強壯的體魄難有敵手外,還是出自於其龐大的族群數量,遍布於北美大陸各大草原上,同時孕育著各個北美原住民部落,在北美牠們稱霸了無數的時光,盡管在近現代牠也慘遭人類的毒手,但牠王者的尊嚴依然分毫不減。

 


  美洲野牛平時行動緩慢,但卻是極度危險的動物,因為牠的性格易怒只要人們太過靠近,便會被激怒,別看牠平常吃草慢呼呼的,但牠發起狂開始奔跑那速度直逼時速 60 公里,輕輕鬆鬆就可以衝越人類,而牠會直接將人頂飛甚至刺穿,因此在黃石國家公園的紀錄中,美洲野牛使人受傷或死亡的記錄特別的高。

 


  前陣子也有一段新聞就是一對父母帶著自己的女兒去看野生動物,剛好看到這頭美洲野牛,由於他們不認識這頭牛,因此很好奇地靠近想要拍照或是仔細觀察,而下場就是野牛被激怒,朝著牠們衝撞過來,那對夫妻手腳極快的逃過一劫,但他們的女兒就非常不好運被撞飛,所幸沒被刺傷只被頂飛,受了點皮外傷,但這也足見牠那不可隨意褻瀆的王者尊嚴。


  


 

  最後感謝你的觀看,最近寫了幾種牛,發現這些公牛過得還滿爽的,大多都只顧交配的爽,之後的照顧啥的都不管,真的是標準的射後不理,一個字,爽!


  美洲野牛,印第安人的文化象徵,同時也是北美早期族群最為龐大的動物,健壯的外型,讓牠有著極大的爆發力,有著卓越的奔跑與跳躍能力,既強壯又有速度,使的牠的天敵極少,故而讓牠有足夠的空間繁榮的成長,直到貪婪的人類到來,這一切才畫下句點,盡管沒有滅絕,但以往榮景卻難以復見,那段榮光將存在於那些老舊泛黃的照片中。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還請追蹤我的粉絲團部落格喔!!

同時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世界的奧妙。

 

 

目前粉絲團在舉行抽獎活動喔!!獎品是伯勞鳥吊飾,喜歡的人還不快去粉絲團看看!

 

 

arrow
arrow

    銘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