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起源

起源.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騎士精神若要論其根源相當困難,因為這種精神來自於文學,而這種文學創作其根源更是難以追溯,因此在這裡我並不會去描述騎士精神是從何時有的概念,而是來談騎士精神的轉變,它是如何從一個意味著貴族騎兵的名詞,轉變成一種崇高的行為準則的?

 


   在中古歐洲,騎士本來是一種軍事單位,直到八世紀時,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為了保證悍勇的騎士團繼續為他服務,因此賜予他們封地,讓這群騎士更加為其賣命,而在查理大帝身故後不久騎士的封地就變成了世襲制的,而隨著時代不斷推進,騎士便成了一種低等的貴族階級,而騎士的冊封來自於老騎士或是領主,甚至是王室才能進行加封。

 


  而我們所熟知的騎士精神,是直到十字軍東征結束後,文學創作的演化與推崇,最後形成一種很類似日本武士的地位與美德,以自身地位的優越感為基礎的道德與人格表現,但與武士不同的是騎士對待女人相當的浪漫,這是一種宮廷之愛,而這種愛情看似浪漫,但其實充滿了肉慾與背德感,讓人難以想像有如此崇高信仰的騎士居然會做出這種事。

 


二、 養成

冊封.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騎士有這自己的小小領土,大約一個莊園的大小,但也足以讓他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不過這種物質上的享受並非人們的追求,反而是騎士這個頭銜才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存在,它不但象徵著地位,同時也代表著實力與品德,這是一種充滿英雄主義的浪漫情懷。

 


  但成為騎士相當的困難,從理論上平民也可以通過戰功晉升為騎士,但當時的人們十分看重血統與出身,因此這基本上就是不存在的機會,所以騎士的出身大多是貴族,從此可知,中古世紀的歐洲貴族是戰爭中的主力,身為騎士他們不但是專業的軍人,同時有著強大的道德水平,在戰爭中更能英勇無畏。

 


  一個騎士的養成相當不易,首先男孩必須在七歲時,被送到另一個騎士家中作為侍童,學習禮儀,而十四歲時還要學習騎士七藝,使自身文武雙全,而在此期間還必須為領主或是騎士工作,直到二十一歲時,便可以受封為騎士,但在受封之前,還需要絕食一天,持著劍盾向神禱告,並開始宣示自身的信條,比如保護弱小、相信教會並保衛它、勇敢並忠誠等等,而在此期間若有不同意他成為騎士的其他騎士,則可以去破壞他的盾牌,而他就必須依靠自身的劍去守護盾牌,此時的盾牌就如同誓言,若被打破那麼就沒有資格成為騎士了。

 


  最後冊封者會以無劍尖的劍來進行儀式,而這種劍我們稱呼它為慈悲之劍,冊封者會將劍平放於受封者的右肩上,並說出誓詞:


  「強敵當前,無畏不懼!果敢忠義,無愧上帝!耿正直言,寧死不誑!保護弱者,無怪天理!此汝誓詞,永誌不忘!崛為騎士!」

 


  而受封者也會回應:


  「我將仁慈地對待弱者,我將勇敢地面對強敵,我將毫無保留地對抗罪人,我將為無法戰鬥者而戰,我將幫助那些需要我幫助的人,我將不傷害婦孺,我將幫助我的騎士兄弟,我將忠實地對待友人,我將真誠地對待愛情。」

 


  儀式結束後便成為真正的騎士了,從此可知,一個騎士的養成十分漫長,在訓練期間死亡甚至重殘的數不勝數,而在最後的儀式中被人反對的侍從基本就是無緣成為騎士了,畢竟經驗老道的騎士在武鬥上的實力可是遠遠強過這種新手的,因此能成為騎士的人,大多是自身實力極高的人,故而中世紀的騎士更是一種菁英兵種,是戰場上的殺手鐧。

 


三、 崩潰

愛情.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雖然騎士精神崇尚著許多的道德與品格,但現實中的騎士卻很少做得到這些,基本上他們只做到了戰爭、愛情、宗教,因此有了三種類型的騎士如下:


  1. 戰爭騎士:

 

  這種騎士便是我們所熟知的英勇的騎士的形象,他們有著許多的美德,並且願意為了主人而奉獻生命。

 


  2. 教團騎士:

 

  這種騎士對於教會的忠誠甚至在其主人之上,願意保護無辜者的性命,他更注重在剷除異教徒與善惡的捍衛者。

 


  3. 愛情騎士:

 

  這種騎士是最別的存在,他不僅有著眾多的美德,同時也十分願意為女士服務,並關心她們的想法,對於女性而言,他是充滿魅力且溫柔的紳士。

 


  上述的幾種騎士都有著其特色,但基本上對社會仍是有貢獻的,不論是社會的安定或是社會風氣的良善,然而這一切卻在火藥出現後逐漸崩解,熱武器的出現,騎士的地位逐漸受到質疑,騎士慢慢地不再受人重視,而因有的待遇也逐漸縮水,為了生活,開始有一些騎士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更自稱為強盜騎士,自此騎士的文化開始步入崩潰的開端。

 


四、 反諷

唐吉.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新時代的來臨,騎士文化越發庸俗,在文學創作上更是粗製濫造,似乎只要把騎士描述十足英雄氣概,並對於女人十分溫柔體貼就是一個合格的騎士一般,而這種風氣讓當時的人們濫用了騎士這個稱號,甚至有些騎士不再通過儀式就直接冊封其他騎士,這使得人們對於騎士的品德禮儀與戰鬥實力出現了極大的落差。
 

 

  「唐吉訶德」便是一部諷刺當時荒誕愚昧的騎士文化的巨作,這部作品我只有讀過漫畫版本的,其中的笑料滿滿,但無不反諷故事主角對於騎士精神的誤會與錯信,他為了騎士的美德而發了狂似的去證明自己,做了一大堆糊塗事後才恍然發覺自己都背小說裡的騎士精神所欺騙,抑鬱而終。

 


  而這一創作的出現,使得當時的騎士小說隨之崩潰,而崇尚騎士精神的人們也一一醒悟,重新審視自身觀念,慢慢的騎士的時代就真的落幕了,不過這裡特別要說一下,並不是說騎士精神是不好的,而是中世紀騎士精神的傳統思維與禮儀不在合乎時代的要求,而現代的騎士精神更是去蕪存菁,成為一種高貴的道德精神。

 


五、 猶存

現代.jpg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現代依然有騎士,但他們不再需要戰鬥,也無須通過長時間的培育訓練,更不用沐浴淨身,只需要上述的最後一個儀式進行冊封就可以了,目前如英國與教廷等有保留此種稱謂與儀式,而成為騎士不在是戰功的要求,只要在某些領域有特殊的貢獻,就可以獲得這榮譽的頭銜,然而這種頭銜不會為此人帶人直接的財富,更多的是一種名聲與榮耀。

 


  而在現今的社會中,騎士精神的美德依然是被人所推崇的,就如同武士道轉變成的大和魂也是日本人的驕傲一般,因此在歐美各地,身分地位較高的人都較為慷慨仁慈,這是來自於一種歷史傳統,他們認為能力越大而責任越大,所以他們對於災難與危害都會身先士卒,不論是捐款或是救災,更願意無償地呼籲大眾一起拯救需要幫助的人們。

 


  雖然亞洲地區也不乏有這樣的人,但數量上卻是極少的,因為在傳統的文化上,我們不推崇奉獻與犧牲,這也是我一直認為我們的社會水準一直遠低於歐美各國的主因,或許騎士精神在某些人眼中只是可笑的存在,只是一種君主控制人民的手段,但這種精神卻實實在在的深入民心,形成的民族的特質,使人們普遍善良並慷慨。

 

 


 

   騎士本來只是一種重裝騎兵的稱呼,而在政治與文學上的不斷推演,最後演變出戒條繁多,儀式嚴謹的騎士精神,它使人善良、忠誠,對於異性更要有禮貌並溫柔仁慈,盡管在時代的變遷下,許多戒條與儀式都被廢棄,但最終要的道德準則依然保存在人們的心中,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要活得像一個騎士,受人尊重,也尊重他人。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還請追蹤我的粉絲團部落格喔!!

同時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世界的奧妙。

 

 

 

arrow
arrow

    銘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