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定義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濕地其實並沒有明確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一片被陸地環繞的水域,但這樣的說法又很模糊,後來在溼地公約中就有定義何為濕地?以最原始的概念為基礎,進行重新定義,不論是天然或是人工、長久性的或是暫時性的、淡水或是鹹水、流動或靜止,只要在退潮時水深不超過六公尺就論為濕地。
盡管有上述的定義,但研究人員依然很難去分類與界定濕地的種類,甚至在一些細節上有許多分歧,因此在這不久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保護機構又重新給予濕地定義,陸地與水域的交匯處,水位接近地面,且擁有下列其中一種特徵:
1. 溼地中是以水生植物為主要植物。
2. 此水域的底層主要為濕土。
3. 在生長季節時,底層會被水淹沒。
而在水位上又加上一個條件,便是在退潮時水位不可低於兩公尺,由此研究人員們便可以清楚的分類各種溼地類型,根據統計世界上目前有五大類的濕地,其種類又可以細分到二十多種。
二、 濕地的本領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濕地有著地球之腎的美稱,那自然是它有著強大的淨化水質的功能,而這項強大的能力都歸功於溼地內的動植物們的通力合作,如浮萍與蘆葦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中的重金屬,而牡蠣甚至還能過濾水中的化學物質,有了這些生物的幫助,使濕地有了優越的解毒功能。
濕地除了淨化水質外還有個重要的功能,那便是防洪或防旱等重要功能,如春季融雪時,大量的水由上游奔騰而下時,廣闊且地形複雜的溼地會有效的減緩水的衝擊力,使下游的河水不至於暴漲成洪,進而造成災害。
除此之外濕地還能夠調節地下水的水位,由於地下水已成為人類賴以維生的主要水源,不僅是公共用水還更廣泛的應用於耕種等應用,使得世界各地的地下水紛紛告急,而此時濕地的水就會滲透底層的土壤或沉積物去補充地下水的水量,相反的若是地下水的水位過高,也會排入濕地。
三、 鳥類的天堂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溼地是介於陸地與水域的中間地帶區域,使之生態多樣性極高,有著多樣的魚蝦以及昆蟲,由於濕地的地形複雜,所以幾乎沒有大型的掠食者,因此這裡可以說是孵化魚苗最好的選擇,蝦子也是差不多的原因,當然昆蟲主要是因為食物多才在這生活。
魚蝦蟲三者結合提供水禽食物,而溼地的環境相對穩地,不會有大浪或是缺水,提供水禽穩定的水源,茂密的水生植物也給予水禽充滿隱私的住家環境,有得吃有得喝更可以住,如此美好的地方,試問哪隻水禽會不愛呢?
因此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溼地,所以溼地更被稱為鳥類的樂園,而我稱之為鳥類的天堂。
四、 破壞與開墾
(圖片來源:Ettoday)(完整連結在此)
然而在近年人口急遽攀升,人類是生活區域的不斷擴張,大量的溼地被填平改為農地,甚至被改為居所,導致濕地在世界上數量急速地減少,同時由於濕地往往都是在下游地區,因此只要有工業廢水或其他汙染最後都會流入濕地,最後濕地不堪負荷就會使濕地面積慢慢縮小。
濕地的數量不但減少了甚至還在縮小,就如同一個人的腎不但被切了一半還一直萎縮,不難想像在不久的未來這個人將會中毒而死,因為他的身體已無法正常的解毒,而將這情況放在地球,就是會導致水患、地層下陷、地下水鹽化、魚產減少、海岸線退縮、地下水污染等問題,而這些污染又會隨著飲食回到我們口中,影響著所有人的健康。
五、 守護最後的淨土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首先復育濕地是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絕非一、兩年就會有成效的,至少要五年甚至十年才會讓人有感,因此若有政客有拿著復育濕地作為口號,請大家多想想,他是真想要復育?還是只是想要選票而已?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真的有去做的人,但他們的手段往往是過度的人為干擾,雖然這樣的做法確實可以很快地使濕地看似恢復,而且還會有數據指出某一物種的數量得到了成長,就這些觀點而評斷溼地復育是成功的,但這些做法是不恰當的。
一個濕地的成功,並不是透過單一的生物作為指標,而是要多種生物作為指標且應針對整個流域的結構進行探勘與理解,才能夠充分的利用當地的水文特色,簡單來說就是將自然歸於自然,而非人為的自然。
我們要守護的不僅是動物的天堂,更是人類永續之源,沒了它,我將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以及最最寶貴的健康,因此我們不但要關注它,更要用生命去保護它,請大家珍視台灣所剩不多的溼地。
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溼地這個主題是我在看Netflix的我們的星球的影集中看到的,那個影集介紹動物與大自然的關係,然後又帶入人類對這一切的影響,除了畫面很震撼外,更發人省思的是這些事件背後的意義,人類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世界萬物。
溼地對於世界的影響,不亞於森林與大海,因此若是說它的重要性是可以左右全世界的,一點都不為過,然而可悲的是它卻如森林一樣,數量不斷在縮減,甚至還被各種工業廢水所侵害,若我們在繼續忽視溼地的重要,或許不遠的未來台灣將有大半都會被大海淹沒,到時候真的是比鬼島還更鬼島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