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型樣貌
(圖片來源:wiki)
穴兔體長可達四十五公分,重約二點二公斤,有四顆尖銳的門牙,終生生長,所以穴兔沒有缺牙的風險,讓人羨慕。
穴兔耳長、後腿粗壯、尾短而蓬鬆,而強壯的後腿以跳躍的方式活動,正好後腿有厚厚的皮毛,用以減輕劇烈跳動的震盪,腳趾長,且有蹼,防止跳躍時腳趾分開,以加快活動速度。
二、 族群特性
(圖片來源:smithsonian)
穴兔是群居動物,而首領兔擁有龐大的後宮,牠的子民則是一夫一妻制,然而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雄兔大多都是慈父,牠們對於照顧子女比其雌兔更上心。
而穴兔最令人佩服的就是牠的繁殖能力,雌兔交配才會排卵,這樣大大提升受精率,且孕期約一個月,相當的短,一次更是能產下最多十二隻的兔子。
如此強悍的生育能力,後人更是用「breeding like rabbits」來形容極強的生育能力。
不過華人卻是用「跟豬一樣會生」這其實是不科學的。
三、 引入澳洲的緣由
(圖片來源:graincentral)
穴兔的引入原因如下:
1. 為早期殖民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
2. 為喜愛打獵的人們,提供更多樣性的獵捕對象,用以娛樂。
3. 溫度宜人,全年都可以繁殖。
第一點的想法不錯,因為穴兔培育期短且好養,是個理想的肉兔,然而他們卻忘了這兔子可是會挖洞的,就算用高大的石頭當作圍牆也無法阻止牠逃脫。
第二點卻是被視為穴兔氾濫的主因,因為想要做為獵物,因此會以放養的方式在獵場任其自由,而穴兔則與當地的兔子雜交,進而出現更能適應當地環境的兔子,而兔子又在許多天敵的壓力下生育速度再次提升,最後導致大患。
四、 危害澳洲
(圖片來源:wiki)
穴兔造成的危害如下:
1. 農作物大肆破壞,森林枯萎。
2. 水土流失,使土壤面臨沙漠化的危害。
(圖片來源:wiki)
首先穴兔會以植被與鮮嫩的樹枝為食,但草才是主食,而會造成果樹與森林破壞,主要是兔子會啃食幼樹的樹皮導致死亡。
當兔群啃食完一地的植被,往往會造成土壤直接裸露讓陽光曝曬,且讓大風侵蝕,最後面臨沙漠化的危機,而若要復育這樣的土地,卻需要上百年的時光才能使土地恢復生機。
五、 試圖控制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澳洲人民對於穴兔的控制演進如下:
打獵娛樂/兔肉大餐 > 大量捕殺製造防兔圍籬 > 朝兔洞灌毒氣/在兔子的食物下毒 > 引進天敵:狐狸 > 引進病毒:黏液瘤病毒,依靠蚊子為媒介 > 兔病毒性出血症。
一開始人們天真的以為可以掌控穴兔,而當牠們極強的繁殖能力下,人們開始大肆捕殺,甚至做出可笑的防兔圍籬。
前面的方面依然無法阻止,之後覺得用毒殺,一開始效果還不錯,但之後穴兔越來越有耐毒性,慢慢地就失去效用。
之後便引進天敵,期望狐狸來消滅這該死的兔子,卻沒想到狐狸更愛本地的袋類動物,因為這些生物從沒看過狐狸,所以都呆呆的傻在那被狐狸捕殺,最後人們為了保護本土動物,只好再去抑制狐狸的成長。
(圖片來源:wiki)
最後由美洲引進黏液瘤病毒,這病毒對一般人與其他生物都沒影響但對穴兔卻有致命的危害,在蚊子的擴散之下,這場百年的兔災總算是暫時歇了一口氣。
盡管病毒暫時控制住了兔災,但是近期發現穴兔慢慢的免疫這類病毒,後來更引進兔病毒性出血症,這才真正穩住了穴兔數量回升的趨勢。
然而這一切都是治標不治本辦法,若干年後穴兔又免疫了這種病毒後,下一場兔災或許就在不遠的未來了。
六、 可愛的小傢伙
(圖片來源:wiki)
兔子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可愛、萌、柔軟,甚至是性感(兔女郎94讚)。
當然影視與遊戲也都把兔子當作人畜無害的可愛小東西,然而事實卻如上述,牠們可是擁有著毀滅世界的潛能的。
別忘了,既使再可愛的動物,若是無法融入生態與之平衡,再無害的動物都會導致生態系統的崩毀,進而使人類社會走向滅亡。
人類之於自然,自然之於萬物,生生不息,生機無盡。
最後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想法或意見可以多多留言,有什麼想看的滅世災難,銘叔我都會幫你找到的!
我們都是世界的一份子,難以割捨,更無法置身事外,隨意引入新物種往往都會造成生態的衝擊,是好?是壞?我們說的都不算,自然會告訴你答案。
這是新系列的第一集,不知道各位是否喜歡?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還請追蹤我的粉絲團喔!!
參考資料:
1. wiki
2. 行政院疾病防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