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 外型與天性

大海雀-wiki.jpg

(圖片來源:wiki)

 

 

  大海雀為水生鳥,不會飛行的牠與企鵝類似水裡才是牠們的主場,在陸地上牠們行走方式笨拙而緩慢,不過這其實也很正常,陸地不過是交配生養與休息的地方,而海裡才是食物來源,生存的依靠。

 

  

  大海雀最高可達八十五公分,體重約五公斤,黑白的皮毛,加上可笑的走路方式讓人誤以為是企鵝,那時代的人還稱之為北極大企鵝,直到科學家使用基因排序才確定牠並非是企鵝而是海雀科。

 

 

  牠與我前一篇的渡渡鳥的相似之處就是都不會飛行,不過比之渡渡鳥的肥胖,牠算是相當精瘦了,而且大海雀的身形更加流線,應該是為了在水下游泳更加快速才會演化才如此模樣。

 

 

 

二、 龐大的族群

wiki.jpg

(圖片來源: wiki)

 

 

  數百年前,大海雀的族群有高達一百多萬隻,族群分布北大西洋,幾乎海洋上所有的孤島斷崖都能見到牠們密密麻麻的身影,這樣的數量與密度讓人震驚。

 

 

  牠們體型龐大,天敵極少,雖然每年只產一顆蛋,但幼鳥成長速度極快,從產卵到出巢不超過兩個月,這是相當不可思議的成長速度。

 

 

  因此在天敵少且穩定的生育力下,族群變日益龐大了起來,最後遍布北大西洋,幾乎可以稱為大西洋鳥霸。

 

 

  但牠們不怕人類的天性,也導致牠們日後走向滅亡的主因。

 

 

三、 滅絕的原因

獵捕示意圖-wiki.jpg

(獵殺的示意圖非大海雀,圖片來源:wiki)

 

 

  牠們與很多生物一樣經歷了許多自然浩劫,但依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直到大航海時代的來到,牠們的命運終是走向結局。

 

 

  大航海時代又稱為地理大發現,海上霸權林立,經濟貿易迅速起飛,人類文明的一大奇蹟,然而這對世界上的生物們卻是一大浩劫,這個浩劫比之大自然任何一個浩劫更加可怕且邪惡,因為人類要的並不是生物的死亡,而是牠/它身上的產物。

 

 

  將大量的大海雀關起來後因應訂單需求再一一屠殺,海上的水手們要牠的肉、燈火要牠的油脂、富人們要牠羽毛做華麗的服飾,更甚的要牠們的完整的屍體與蛋來做標本,人類貪婪醜惡的天性毫無隱瞞地在那個時代展露無疑,沒有最過分只有更過分!

 

 

  若動物互相的殺害只是為了生存而吃,這或許不會造成滅亡,但人類卻是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毫無底線的大肆殺戮,破壞一切的生態。

 

 

  那個時代我們還能說民智未開,但其實到了如今,人類依然有少數的人在製作真正的毛皮大衣,皮革包包,不再少數的人隨意亂丟垃圾菸蒂,這一樣樣都是直接性的破壞,只能奉勸各位千萬別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自己也是這世界的一份子。

 

 

  大海雀之所以滅亡,主要原因就是牠們在陸上行走緩慢易於捕殺,又加上當時歐洲行至美洲路途遙遠,牠們就剛好可以充當糧食,而後才被有心的商人開發了價值,故而有了後來的大量殺害。 

 

 

四、 人類畸形的收藏癖

標本.jpg

(圖片來源:明報)

 

 

  對於奢華事物的收藏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從平凡無奇,到稀有珍貴的大海雀也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牠的毛皮本來只是為了拿來做服飾,後來牠們的數量日益減少,導致毛皮價格高漲,一些富人便開始展示他們擁有大海雀的毛皮、鳥喙作為炫耀的資本,而人與人的比較心就油然而生,更多的富人重金求得大海雀身上的物件。

 

 

  因為如此一隻完整的大海雀,可能會被分成好幾份被賣出,鳥喙、毛皮、翅膀、蹼,這活生生的就是一部恐怖片,分屍之後賣給他人,然後收藏者還喜孜孜地把屍塊帶回家製成標本,再展是在大廳供人賞玩,如此病態的行為也只有人類辦的到吧?

 

 

  但這並不是說製作標本很變態,而是指明知道這種動物都已經很少見了,那就是象徵著瀕臨滅絕,然而人類卻將這視為珍奇瘋狂地去收藏,這才是我所謂的畸形。

 

 

五、 活著才是美麗

大海雀.jpg

(圖片來源: Pinterest)

 

 

  只有活生生的存在才會讓人感到生機讓人感動,而死氣沉沉的標本,盡管栩栩如生,但終究有著一份隔閡,那便是生與死的距離。

 

 

  不知道各位是否還記得第一次去動物園時你心中的感受?

 

 

  在圍欄內的動物,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吃喝拉撒,不論你懂還是不懂他們在做甚麼,但是自己卻能目不轉睛心裡充滿驚奇的觀察著,牠們那舉手投足的震撼,那穿透人心的吼叫聲,一幕幕都讓我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悅,不可言喻。

 

 

  博物館內的動物,那是一具具的標本,樣貌無不雄奇英勇,然而卻讓人有種無來由的悲傷、沉重,若不是室內冷氣,那真的是會讓人想馬上逃走,那壓抑的空氣,讓我對標本動物貼上了一種名為哀傷的標籤。

 

 

  生命的循環中,死亡令人哀傷,新生令人感動,然而當生物滅絕時,那將是無窮的死亡,無盡的黑暗

 

 

六、 銘記「大海雀」

埃爾德島-wiki.jpg

(圖片來源:wiki)

 

  據文獻紀載,最後一隻大海雀就是在牠們最後的棲地埃爾德島被獵殺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是,曾經那麼龐大的族群,最後居然被人類獵殺到只剩下這座小島的面積,而且還是只殺到剩下一隻,然而在金錢的誘惑下,最後的大海雀還是喪命了。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有大海雀的相關標本,當然大英自然博物館裡的館藏最是豐富也完整,但我也不確定台灣是不是也有牠的標本,這就有待考證,如果有知道的希望能告知一下。

 

大海雀-en wiki.jpg

(圖片來源:wiki)

 

  十六世紀活耀一時的鳥霸,大海雀,最後還是敵不過萬物的天敵,黯然退場。

 


 

  最後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想法或意見可以多多留言,有什麼想看的失落傳說,掌櫃我都會幫你找到的!

 

  在找標本的圖片時,真的超難過的,看著一隻隻活生生的動物被殺之後做成標本,心裡很不舒服,雖然有些是標榜病死或是老死非人工殺害,但是都死了還不放過牠,將之作為標本,這種行徑與想法我真的無法苟同,當然,如果是學術研究還說得過去。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還請追蹤我的粉絲團喔!!

 

 

參考資料:

 

  1.  Wiki

 

  1.  國家地理雜誌

 

  1.  泛科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銘叔 的頭像
    銘叔

    銘叔說說看

    銘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