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謂彗星?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彗星的本體我們稱之為慧核,是由直徑約數公里的水冰、岩石、金屬塵埃以及凍結的氣體所構成,這樣的外觀又被人稱為骯髒的雪球,另外彗星的表面通常都是塵埃而顯得十分乾燥,因此它所含有的水冰應該都是在其外殼的數公尺之下隱藏著。
彗星上的氣體大多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等等,但其實慧核還有各種各樣的有機物,如長鏈的烴類和胺基酸,另外通常慧核的外型都是不規則的,主要原因就是慧核的密度低,在低質量的情況下,慧核無法因為自身重力也形成球狀。
慧核的表面反照率很低,甚至是太陽系中反照率最低的物體,而這低反照率也使它需要吸收更多熱量,來驅動釋氣這個動作,而釋氣就是造成慧星在宇宙中炫麗的主因。
慧髮就是慧星周圍的塵埃以及氣體所形成的大氣層,而這大氣層雖然巨大但卻很稀薄,而慧髮受到太陽風與太陽輻射所造成的熱使冰融化,讓慧星內的氣體、塵埃向太陽的反方向噴發出來形成所謂的慧尾。
二、 運行方式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大多數的慧星都是在一個細長的橢圓形軌道上運行,每隔數年甚至數百年才會運行到太陽附近,因此在大多數的情形下,慧星都在太陽系的最外緣,因此在此我們會將慧星的軌道以長周期與短周期作為區分。
1. 短周期慧星:
一般定義為周期短於兩百年內的慧星,我們稱之為短周期慧星,而慧星的是哪個家族的,通常是以其遠日點作為依據,而遠日點就是指慧星離太陽最遠的那一個點稱為遠日點。
2. 長週期慧星:
通常這類型的慧星,有著較高的離心率,當離心率大於 1 時,此彗星就有可能會脫離太陽系,被更外圍的行星重力所捕獲,而長周期一般定義為兩百年甚至是千萬年的彗星,而時間越長的彗星,基本上脫離太陽系的可能性就很高了,所以也沒有必要去精確地計算其週期是否正確。
三、 美麗的塵埃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我們知道當彗星靠近太陽時才會開始燃燒,產生絢麗的光芒,引得地上的人們紛紛仰天注視,而往往在彗星路過地球時,就有很高的機率產生流星甚至是流星雨,這時電視新聞往往會大篇幅的報導,而人們也會前往朝聖,一睹這美麗的景緻。
而流星其實不是天體的一種,它只是彗星所噴發出的塵埃掉到地球,這些塵埃與大氣層摩擦產生的高溫而導致的發光現象,因此形成非常美麗且明亮的流星,因此噴發數量越大或越靠近地球的彗星則越會形成流星雨,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可以計算出下一次流星雨還要等多久的原因。
四、 文化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通常彗星在人類的歷史中都是不好的預兆,會為世人帶來死亡、災難,而在中國尤為如此甚至將此視為天罰,或是君主不仁,而在歐洲則是將此視為上帝在給人忠告,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它會給國王或是貴族的男性帶來死亡。
在眾多的解釋中,彗星無庸置疑就是災星,而後人也稱之為掃帚星,而掃帚星也衍生為一個人運氣很差,而導致使整個團隊的人都一起運氣差,最後使團隊失敗收場,而在近代彗星則是預告世界末日或世界大變的預兆。
因此許多影視作品,往往會以彗星的出現,來帶動詭異事件的產生,從此可以看出,彗星不論是在古代或是現代都讓人有著一種不祥的感覺,而這種不祥或許是來自它那奇特的異相所導致,然而它所帶來的副產品流星,卻備受人們追捧。
五、 終結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在此)
雖然許多人認為彗星是來自於歐特雲,這是一個環繞太陽系的一種圓球狀的假想天體群,其主要成分與現今發現得彗星成分類似,盡管許多推論都讓這份假說顯得真實,但這一切仍屬於假說,雖然我們不能確定它的起源,但我們可以觀測到它的結束。
通常彗星的終結不外乎三種,如下:
1. 瓦解:
彗星可能會受到太陽或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而導致其瓦解,但也有可能是在接近太陽時,高溫高熱的情況下使揮發性物質爆炸,也使其瓦解,不過這一點並不確定是否為瓦解主因。
2. 失蹤:
如上文提到的長周期彗星,它可能會其它更外圍的行星所捕獲,導致它脫離了太陽系,又或者只是時間週期太長,長到人們都認為它失蹤了。
3. 碰撞:
在太陽系早期,星體的互相碰撞是很常見的,由月亮的大量隕石坑我們可以發現,有許多可能是彗星的撞擊所造成的,而許多科學家也認為地球之所以有大量的水,主要是因為彗星所帶來的大量碰撞所導致的,因為彗星可是含有豐富的水冰成分,而這個論點其實有很多漏洞。
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這次的文章屬於簡略的介紹,讓有想要了解天體的人比較好入門,若有哪裡不懂可以提出來,若有錯誤或不足的地方還請大神們講解,以利我修正以及改變的我觀念,使我能正確地傳達知識。
彗星在我們眼裡就是個色彩炫目的美麗光芒,然而這份奇特的美麗,在古人眼中卻是萬惡的存在,但不管人們怎麼想,彗星就像一個虔誠的信徒,因為它每個周期都會回歸太陽的懷抱,在它的懷抱下綻放自身的光芒,以顯示自己的崇拜與信仰。
留言列表